我校毕业学子散文两篇

我校毕业学子散文两篇
这里发表的是两篇很有纪念意义的散文:曾经就读于我校首届及2009届的两位高中学子对母校的美好记忆和眷恋之情,深深地感动着读者。
时间是一个“过滤器”,留在脑海里的是曾经感动过自己,并且是美好而珍贵的情感,是生活中最闪光的亮点。
我们通过这两篇散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对母校的怀念和祝福是他们的心愿。
同时,我们阅读这两篇散文,还可以从就读母校学子的视角去感悟我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的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教育教学理念,对学子们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这就是我们的愿景,这就是我们的期盼。
反思过去,憧憬未来,我们会从两篇散文作者的身上“悟”出一些“教育之道”来;我们还会从两篇文风朴实,但很真诚、淳朴,且能反映作者现在的心境的散文中“悟”出“让学生一生幸福”的深刻内涵来。
下面,请你欣赏、品鉴:
 
 
毕业学子散文一:
想起那段共同奋斗的日子
 
七中实验首届高中学生   李秋熠
 
高中三年,在七中实验过得很快乐。虽然是寄宿制学校,但老师们的悉心关怀和同学们的友好善良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友谊,至今时时小聚。
高中课业繁重,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益良多。他们富有经验,特别是班主任尹老师和教化学的熊老师,上课时总是三言两语就直达问题核心,让我听课时常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我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老师们也总是循循善诱,耐心解答。我能考上一所自己满意的学校,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和老师们的教导分不开。除此之外,学校也鼓励我们发展学业以外的兴趣。还记得高中时总是去视听阅览室看电影放松身心,也常到图书馆借课外书开阔眼界,每年一次的运动会、艺术节更是大展身手的好机会。离校四年多,真的很怀念母校的老师,怀念母校的教室、宿舍、操场和食堂,怀念那一段心无旁骛和同学老师共同奋斗的日子。
 
注释:本文作者系七中实验首届高中学子,高2006级3班学生李秋熠  现在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专业攻读硕士
                
毕业学子散文二:
七中实验
 ——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高2009级2班 万凌
2003年的夏天,满怀着好奇和憧憬,我踏进了七中实验的校门。 橙白色的外墙,现代化的教学楼,这一切的一切对于我来说似乎具有不可言喻的诱惑力。在这里,我开始了追梦的旅程。
梦想是后天主动的意识,而非与生俱来;梦想需要外界因素的激发、影响而非孤独的苦思冥想。
按照成都七中的传统,新生入学要进行为期一周的主题理想教育,七中实验亦然如此。记得当时停课一周,安排了六七场讲座。学校请到的都是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社会名流、成功人士,他们走进校园,来到我们身边,以亲身经历畅谈他们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理想的认识理解、对于人生的规划。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等等这样的关于人生的根本命题。现在看来,至少是七中实验给了我这样的意识,让我沉睡的意识觉醒,去主动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
梦想是抽象的、近在眼前而又远在天边,追梦的过程就是把复杂的梦想变成简单的,把抽象的梦想变成具体的。
记得初一的时候,每周最盼望上的课是历史课。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他,我们历史任课老师杜非的存在。杜老师讲课总是全身心的投入,这并不意味着仅仅是精神上的集中,实质上更是对于所讲授知识的一种艺术性的再创造。记得一次历史课上,为了让同学们对分封制有更加直观的理解,他甚至带了一包黄土到课堂上进行现场演示。通过杜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逐渐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初中的时候立志做一名考古工作者。虽然,现在回过头去回顾这一段往事,感觉自己的想法是那么纯真,但毕竟人文思维的种子已经不知不觉深埋在我的脑海中,对于自己今后文理分科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七中实验的老师是那么富有个性,课堂中不仅仅扮演的是传道者的角色,更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浸染着学生的心灵;七中实验的老师是那么博学多识,课后总是不厌其烦的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传递给学生;七中实验的老师是那么平易近人,总是从细微处关心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用人性的光辉温暖着同学们的心灵。就这样,在这些如此优秀的老师们的指引下,梦想这个词已变得不再陌生,不再抽象,而是变得明确而具体,如今我仍然沿着这条路继续追梦的旅程。
梦想实现的过程是艰难、孤独甚至是危险重重的,我们唯有秉持固有的信念,才能坚定的走下去。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大气,骨气,争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这样的标语在学校各处都能够见到。可能会有人质疑:这些标语挂在学校里不就是做秀吗。作为一名亲眼见证了七中实验头六年从建立到发展壮大完整过程的学生,我有资格说:不!作为从七中实验已经毕业了两年的毕业生来说,虽然已经两年过去了,但这几句话已经印在了我们的心里,并且作为了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做人和做事上,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在做学问上有傲视群雄的勇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舍我其谁、谁与争锋的霸气。这就是七中实验的精气神,这就是七中实验所秉持的信念,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氛围。试问现在成都市、四川省有几所学校像七中实验一样具有如此决心和勇气去立志于培养“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哪怕是提出类似的口号,没有。
人之所以成为人,不因为人具有生命,而是因为人具有灵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的目标是为了选拔出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而现在我们绝大多数的高中甚至是初中把高考或者中考作为最终的目标来培养学生,这样从客观上来说变相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失去了个性发展以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让学生们失去了魂,变成了一台台应试的机器。而七中实验为我,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发展的平台和空间,让我从这里找到了我需要秉持的信念,这样的信念至今支持着我,在不断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坚定地走下去。
    不知不觉中,两年已经过去了,我仍旧怀念那个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怀念曾
办学目标:建设成为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高品质、示范性民办学校。 价值追求:创造最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 培养目标: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育人体系:“五自立人”生长教育。 德育模式:“五成”生长德育。 教师发展:基于教育现场的校本研修策略。
冠城教育二维码
学校VR全景二维码
学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