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不断闪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作者:七中实验发表时间:2016-04-11阅读次数:2422来源:
大 中 小
———该校高中新课程改革探索、务实、创新历程纪实
《华西都市报》记者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这所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科教兴国背景下百年名校成都七中襁褓中的具有现代办学理念的学校,对当前进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深刻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注重学生人人发展,人人成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余森校长曾多次在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和学校新课改教学实践的两个层面深刻地阐释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
余森校长说: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讲,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教育要为全面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综合素质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紧密相连。从长远来看,素质教育与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民族兴盛强大紧密相连。经济全球化为教育营造了新的时代语境,为以新课程改革为先导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学校新课程改革教育的实践层面来看,高中新课程改革就是注重学生人人发展,人人成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就是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服务。
因此,余森校长反复强调:中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在余森校长的带领下,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领导班子对高中新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对高中新课改年级任课教师以及全校老师提出了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要求。
概括地说,该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领导高度重视,五“早”见成效;营造新课改学校文化语境,制定高中新课改方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研机构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学习,注重校本研究与培训,在学习领域、课程结构(课程个性设置)、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服务、教学评价上勇于探索实践,务实求真,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让高中新课程改革快步迈入了科学有序、良性发展的轨道,其亮点也不断闪现。
当前,该校高中新课改年级师生互动,生机勃勃,兴致高昂,新课改全方位成效已初见端倪。
一、亮点闪现之一:领导高度重视,五“早”见成效
所谓领导高度重视,五“早”见成效,是指:课改“前瞻”早谋划;课改理念早引导;课改方案早制定;课改“设施”早完善;课改“机构”早建立。
具体是:
该校领导站在学校科学发展的高度,善于捕捉时代前沿信息,率先认识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早在2010年3月就开始酝酿了本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划蓝本,并及时改建用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设施:改建通用教室2间,课前准备室2间,教师工作室1间,共200平方米,投资38万元人民币。该设施于2010年6月底竣工,8月布置、完善其设备并投入使用。为了充分发挥该设施的功能,学校招聘了专任1名教师具体负责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工作。
早在2010年7月就成立了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组织领导机构。该机构由7个领导小组构成(含学分认定委员会),具体是:
1、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由余森校长亲自任组长;2、高中新课程设置与研究领导小组,由龚廉光学监任组长;3、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小组,由尹强副校长任组长;4、学分认定委员会,由尹强副校长任主任;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由余森校长任组长;6、高中新课程培训、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由尹强副校长任组长;7、高中新课改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小组,由龚廉光学监任组长。
该校领导十分重视对教师新课改观念的转变导向教育工作,早在2010年3月就开始在每周周四下午5点5分举行的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大会上多次由余森校长亲自主持学习有关高中新课改的新理念、新动态的信息资料,并结合本校校情和成都市、温江区的地域文化及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合乎校情与社会需求的务实要求,做到了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实施,使老师们在理念上早接受,早适应,早转变,早思考,早实践,早出成果,这样,该校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既有前瞻性,更有务实性和实效性。
二、亮点闪现之二:以人为本,纲举目张,生机勃勃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抓“纲”,则“纲”举“目”张,“目”张则生机勃勃。以人为根本,抓“人”(教师、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即为“纲”,学生学习过程中每一种学习兴趣、探究能力的形成“过程”,则为“目”。具体地说:
以人为本,即以教师校本培训,提升其教学综合素养为根本;以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探究学习能力为根本。只有这样,高中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便有了活水涌进的源泉,便犹如春雨滋润下的草木花朵而生机勃勃灵动起来。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在抓好高中新课程改革校本培训这一环节的时候,非常重视高中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
具体是:学校要求全体高中任课教师必须参加高中新课程改革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校级培训,持证上岗。早在2010年7月、8月始至今,全体高中任课教师都参加了上述不同层次的新课程改革培训,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和理念,结合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养和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彰显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不断闪现其亮点。
由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勇气,所以学校决定在一边搞好校本培训、搞好实践探索的情况下,一边走出四川,东下浙江、上海“取经”。
2010年11月,由余森校长、尹强副校长亲自率领高中新课程改革年级部分教师东下浙江、上海“取经”。
该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考察小组先后到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上海市延安中学考察学习他们的高中新课改的先进经验。
余森校长一行几人,不顾旅途劳累,一路风尘仆仆,执着追求,意在取得浙江、上海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真经”,其“取经”的真诚、执著与意志力,可以与《西游记》中唐僧率众徒弟到西天“取经”媲美。
为达学习考察以推进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进程之目的,余森校长一行深入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和上海市延安中学,与这两所学校的领导、师生面对面交流学习,亲身亲历,调查研究。
余森校长微笑着介绍了当时他们考察学习的简况,其取得“真经”后的喜悦之情洋溢于他的脸庞。
他说:
浙 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教务主任谈到了他们在高中新课改实践中的困惑:教师因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与新课改的新要求不适应而困惑;教师因教学时间紧而教 学内容丰富,教学任务重难以完成而困惑;教师因学生学习能力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而困惑。面对以上三种困惑,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终 于取得了显著成绩。这对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很有启发的。
上海市延安中学在实施高中新课改时十分重视开展社会科技实践活动,如他们学校的学生将长江水流末端水质改造与消除长江水流末端水污染作为一个探究性学习课题,给政府作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社会实践与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上海市延安中学的这一做法,对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在选修课,个性化课程、社会科技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定、实施有很大的启发。使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教师们一度时期存在的困惑迎刃而解,出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好局面。
余森校长一行返校后及时将到浙江、上海取得的“真经”,结合本校校情的实际,对本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进行了指导,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课改”工作。
“以人为本”还体现在: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在抓校本培训的时候紧紧抓住常规培训与集中培训两个环节,让老师们在理念上得到转变与提升,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磨练,形成了一种活力和动力;让学生们在课程学习和社会科技实践活动中形成兴趣和能力,目前形势一片大好。这主要是:
高中新课程改革常规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任课教师之间定时、不定时相互交流、切磋新课改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团队合力,形成工作活力,形成新的经验,形成新的动力。
高中新课程改革集中培训是指除了集中参加区级以上各种培训外,主要是学校于2010年12月举行了第七届教育科学研讨会,将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集中听课、评课、相互交流探讨,要求教师写出论文,并由专家评审组评选了优秀论文,出版了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专集,促进了教师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个性发展,高中课改年级开设了15门选修课程(校本个性化课程):1、探索生物奥秘;2、时事论坛;3、学生电视台;4、世界之谜;5、计算机组装与维护;6、信息学奥赛;7、化学竞赛;8、物理竞赛;9、心理影视赏析;10、全球中学生模拟联合国;11、影视鉴赏;12、英美文化交流;13、数学提高班;14、数学基础班;15、数学兴趣班。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结合本校实际,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课题探究性学习”,其内容十分丰富。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了学校研修室提供的该校《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推荐一览表》这里仅举几例:
语文学科课题:
1、生活中的广告语研究;2、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3民俗文化研究;4、语文阅读方法“提要钩玄”在其他学科的“材料分析”、“信息给予题”中的应用研究;5、梳理探究、收集素材、提炼观点、深度写作;6、诗意仍在流转——当代歌曲歌词品评鉴赏;7、对联中的文化底蕴初探;8、成都民俗文化研究;9、网络流行语言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
物理学科课题:
1、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2、物理与能源开发;3、高效物理学习方法的探究;4、生活中物理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政治学科课题:
1、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学生“追星族”调查分析;2、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生理财状况调查及研究;3、成都平原耕地流失调查与研究;4、从成都交通变迁看社会发展;5、成都市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地理学科课题:
1、 从地理环境上谈成都购房;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布局;3、温江旅游景点的开发;4、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音乐学科课题:
1、 西北民歌与其地域地貌的关系;2、当代主流影视音乐风格研究;3、《海上钢琴师》中的爵士情韵。
综合学科课题:
1、成都名胜古迹知多少;2、成都十大名小吃调查;3、成都“公交”线路的特色……
记者对上述“研究性课题”很感兴趣,当我们采访时,余森校长微笑着说:“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这就暗示学生们:一切科学文化知识、经验、智慧、技能、创新……都源于生活,所以我们读书、学习、成长、成才都要回归于生活,指导于生活,创新于生活。我们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激发兴趣,发展自我,体验成功,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采访到这里,记者顿时明白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刻理解: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注重学生人人发展,人人成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
于是,记者又深入课堂对该校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了解,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剪影……
三、亮点闪现之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一间约60平方米的教室里,每6张课桌围成了一个方形,坐在这个方形课桌边的6位同学形成了一个合作学习、探究小组。
全班约7个合作学习、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有的手拿钢笔在快速地记录、书写着什么;有的在翻阅资料;有的在发表见解;有的在争论不休;有的在专注地思考……
下 课后后,我们采访了这堂课的老师。这位不愿说出自己姓名的老师说:“这堂课是学生们在交流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课堂模式只是一种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 务的,内容是为主题服务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这节课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服务,所以我们大胆突破传统课堂模式的固定范式,进行课堂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 法的改革探索和创新。”
从学生们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学习喜悦、体验成功的脸庞上,我们仿佛一下子明白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真谛: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注重学生人人发展,人人成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也想象到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正在进行中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美丽风光,同时我们还联想到了当代美国著名中小学基础教育专家西蒙.温斯坦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中所描述的美国中小学课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课堂模式的情景,记者此时的心情顿时产生了一种愉悦感……
我们不可能在本文呈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中新科课程改革探索、务实、创新历程的全部,不过,“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我们通过上述几个闪现的亮点,已经预感到这所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正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探索、务实、创新的过程中,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正在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美好愿望,为实现“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目前,这所学校正在不断完善高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探究性学习实施方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和转变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进程中不断努力前进。
目前,该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引领、推动下,也对全校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特有的文化特色,营造了更好的“和谐生态学校”,余森校长提出的构建生态教育、生态教学、后勤生态服务保障的现代化学校的构想,犹如朵朵绽放的芙蓉花一样,多彩多姿,清香四溢……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2011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