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学校学生的作文状况与思考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孙平华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最好的体现之一,但恰恰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及评价能 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对于寄宿学校的学生来 说,在学校里,他们过着的是“寝室——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长久地体验统一的生活节奏,长期生活在没有个性的环境中,长久地接触没有个性的 文化,这使学生生活积累匮乏,其创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其作文选材范围窄,语言空洞无物,素材的缺失,积累的匮乏,思考的限制使得众人千篇一律。 基于这些缘由,我感到在寄宿学校6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就象在带着镣铐跳舞,如何发挥这类学校的优势,弥补学生生活空间限制的不足,让学生写出贴近自身生活的真实情感,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现状一:文章中心情不真、意不切,心已格式化。
例:写人篇:
1、……汪洋刻苦学习与乐于助人的品质真值得我学习!
2、从小刚身上,我终于知道了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坚持到最后的精神,你真是我的榜样!
      写事篇:
1、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明白了:可怕的不是错误,而是错误地对待错误。(这是课文《成吉思汗的鹰》中的一段话)。
2、这件事,我真后悔!
     读后感
1、我明白了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要做一个最好的自己。“读《做一个最好的你》有感”
2、看到文章的主人公那样的无私,我就下定决心,以后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读《默默无声的关怀》有感”
…………           …………
从上面的作文片断不,我们不难发现,作文中,学生都明白要突出中心,但其情感好象都差不多,大话、空话,套话甚至是假话充斥,缺乏了作文的灵性与生命。
思考:以生为本,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强化学生写作的本源要求,放飞心灵,激荡生命,
(一)、走进学生心灵,拨动孩子那根“情”弦。
孩子的心灵永远是最真诚的,所以,那心里的情也应该是最纯真的。上面的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情感完全不是从自已心底里发出的。而与之相反的是,在长期的相处中,我从孩子们的QQ空 间中,竟然发现了很多感人的东西,有些文章甚至写的非常凄美,宛如一部小说般让人欲罢不能。我常常会惊叹:这是平时那些半天挤不出几个字的学生吗?仔细阅 读与思索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写这些文章之前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相当于私秘日记一样,是自己想要倾诉,也就是我们说的“要我写”。此外,孩子们的倾诉没 有那么多的顾忌,完全是很自由的心境,不管对不对,不管顺不顺,也不管格式如何,完全率性而为,所以笔下一气呵成。因此,对于“情”来说,一要调动起学生 的热情;让孩子有要表达愿望,知道写作最根本的是“明白为什么写”;二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拨动学生内心的“情弦”,让学生亲临其境,在情中沐浴无法自拔;三要唤出学生真情,让真情在胸中氤氲,然后一口气写下这“情不自禁”!
(二)、实现“三开放”,放飞心灵、激荡生命。
1、 思想开放。冲破传统作文、应试教学的桎梏,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 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作文教学力求做到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2、内容开放。习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教会学生把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见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随时随地观察,用心感悟生活、积极认识事物、细心积累素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写出感受。即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3、 形式开放。传统的作文两节课,指导、写作、然后批改,形式呆板,质量不佳,如果我们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 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我校在中高年级组均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等各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 性。特别是有的采用“作文博客”的形式,把作文当成“博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借鉴、交流点评中去,从点滴入手,循序渐进在学生积极抢坐“板凳”“沙 发”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点击率”,从而不得不认真写好“博文”,认真拜读别人的评论,认真地回复与再次修改,从而大大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现状二、文章内容语言不能贴近生活。
1、早晨,刚下完雨,空气格外新鲜,我坐在公园的木椅上,正享受着早晨的宁静……
2、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躺了很长时间还是睡不着觉。早晨,当我睁开蒙?的睡眼,窗外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灿烂的阳光投射在我窗前,像细碎的金片……
从上文中,晃眼一看,语言文字还比较优美,但认真细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优美的文字背后是不符合实际的尴尬:1、椅子那么湿了还有可能坐在上面享受宁静的早晨?2、 早晨的太阳有那么热吗?其实造成这些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单调的寄宿生活让学生无话可写,往往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即 使内容来自于生活,可文章内容还是干巴巴的没有精彩之处。与之相反的是,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摆起“龙门阵”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津津有味。但 那为什么就写不出来呢?
思考: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让孩子们的喜闻乐见变成喜闻乐“写”。
(一)在生活中“采蜜”,变“无味”为“有味”
写作如采蜜;要有味才会采。但我们从孩子们中的作文中,却感觉到生活的索然无味:
诸如,一个陌生人拾了钱最后千辛万苦还给我;公车上为老人让座;老师象蜡烛认真辅导我;我生病妈妈焦急送我上医院等等。特别有意思的是,四年级写这些,五年级、六年级了还写这些……
皮 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们倾向于注意认识的事物与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从他们容易被引 起兴趣的新鲜的事物事件入手,就会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变“无味”为“有味”。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生活中 每一件小事才是我们作文的源泉,并不是大事才会轰轰烈烈,写出来才气势磅礴,打动人心。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细小的事有意识地联系起来,从细节入手。 所谓“事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善于小中见大,细中见真,才能一叶知秋,一斑窥豹。其实,我们的住校生活未必不精彩。比如:每天晚上的寝室 里,尽管生活老师管得很严,但在关灯睡着之后,总会有每天一次的“小会”,讲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与感受。生活老师一来又能一如既往的安静。这些就应该让同 学们交流,每天的“会议主题内容”是什么?怎样躲开生活老师的“监视”?寝室里的同学又有哪些不同啊?……这就是同学们亲自经历并喜欢的“蜜”,加以开导 就会出现了《寝室夜‘谈’》《新“猫”和“老鼠“的故事》《双面女生》等好文章。
二、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也不外乎是家人、老师、同学,所叙述的事亦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 是的。比如,在我们学校的孩子对家的想念,对亲人的依恋在住校长时间后就一定很动情,这便是一个不同的角度。其实,校园里的校警、外教、生活老师、清洁 工……都是有“潜力”的。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在旧中寻新,发现那一点“不一般”的新鲜点,他们就会有话可说,作 文也会放出异彩。再如:美食作文 寄宿制的学生因长期住校,对食物有着特殊的喜好。在家里,有着吃不完的点心,让他们吃他们也会厌,可是在学校里,因着各种制度的限制,和条件的不允许,时间长了也会生厌,让他们比较一下,就会写出好文章。
其实,关于作文会有很多话题。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好好思索的。我认为,不管怎样,有一条是可以确定的,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本,走进学生心里,遵循生本教育的规律,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办学目标:建设成为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高品质、示范性民办学校。 价值追求:创造最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 培养目标: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育人体系:“五自立人”生长教育。 德育模式:“五成”生长德育。 教师发展:基于教育现场的校本研修策略。
冠城教育二维码
学校VR全景二维码
学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