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文化特色 营造和谐生态学校

构建学校文化特色 营造和谐生态学校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文化生态育人”理念与践行探究
中国教育报记者
 
21世纪,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诞生于21世纪之初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由四川百年名校——成都七中领办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12年多学段制民办寄宿制学校。办学伊始,学校就根据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鲜明地提出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和文化理念。不到十年的时间,学校以百年的文化传承,优美的育人环境,温馨的人文关怀,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流的教学质量,先进的教学设施,成为了一所现代新兴学校。
2011年 3月,在成都市民办学校办学综合评估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获优秀级最高分,评估专家组的总结是:“……在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办学环境的全方位学校文化战 略策划中有系统、有特色、有发展、有创新……学校已步入良性发展的新阶段,具有全市教育发展的示范引领意义。”同年7月,全国政协港澳台组到该校调研,指 出其办学经验在全国都有借鉴意义。
探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办学经验,学校文化建设所起到的引领作用极其重要。
一、以高起点构建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在 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首先把探寻的目光投向成都七中百年的文化积淀上。百年七中之所以能够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就在于“因材施教,治学 严谨、爱生育人、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知恩图报”的学校文化——这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历史渊源。其次是学校深刻地意识到,经济全球化“要 求”中国教育必须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在价值观念日趋多样的过程中保持中国特色?第二,怎样才能让教育模式多样化的今天的中国学生有实力去参与世界竞 争?如何正确地解答这两个问题,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确定育人目标的出发点。
    基于对成都七中文化的挖掘和时代特征的把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把“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办学理念,把“培养具有中国 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确定为育人目标,把“学习的能力、成功的实力、生命的活力”作为育人的内涵,把“大气、骨气、正气”作为育人境界,把“志、 勇、严、群”作为校训,把“诚实勤勉、和谐进取”作为校风,把“因材施教,治学严谨,爱生育人”作为教风,把“乐学慎思,砺志笃行”作为学风。
    为了树立全校师生员工及家长的主导价值观,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和行为导向作用,学校又把体现“精、气、神、韵”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涵。
   精:总结百年七中辉煌历程,把“志、勇、严、群”(志:立大志,明大理,志存高远;勇:夯基础,担责任,自强不息;严:求创新,讲效益,严谨治学;群:亲民众,重友谊,知恩图报)作为学校精神的精髓。
    气: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继承百年七中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大气、骨气、争气”的育人境界。希望师生在做人和做事上,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有傲视群雄的勇气。
   神:根据人才培养规律,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明确把“天道酬勤”、“因材施教”作为学风和教风的指南,体现出育人的高境界和高追求以及“不拘一格育人才”的环境,彰显骄人的、令人心弛神往的神采。
    韵:体现在学校“人”的情趣、兴味方面,表现在生活、学习、工作上的节奏感和层次感,以及待人接物方面的分寸和风度。既能享受“淡泊宁静志高远”的雅境,又能体验“激情活泼劲无限”的动感。
             
    二、以制度保障学校文化建设
    学 校的管理制度是校园文化“精、气、神、韵”的实施保障。因此,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在构建各项管理制度的时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把“严格管理” “积极引导”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务必使各项制度在内容上相互配套,在思想上相互协调,在价值观导向上相互一致,所有制度和谐统一,共同服务于教育 人、引导人,培养人、发展人的育人目标。
   学校把单纯的管理制度汇编成《学生手册》,扩编成包括目标篇、管理篇、服务篇在内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生成才指南》。从《学生手册》到《成才指南》的变 化,一方面表明学校教育思想的转变,把学生从教育的被动地位变成自觉接受教育的主体;另一方面说明学校更加突出、重视制度的目标导向功能。
    在各项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教育、引导先行,让学生充分理解制度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遵守各项制度的必要性,在校园内构建起人人遵守制度,个个维 护制度的良好制度环境。这一良好制度环境的形成为学校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学校倡导的主导价值观在学生身上慢慢浸润,反复强化。
                
   三、以活动充实校园文化建设
    成 都七中实验学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的同时,还下大力气设计和开展了一些“经典”的品牌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极强的震撼力,能够彰显 学校的“精、气、神、韵”,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比如学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安排的专题教育活动——立志成才集中 教育,学校集中一段时间,请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或先进人物作报告,给学生提供一批人才的样本;同时带学生外出参观考察、调查访问。通过这些活动,让 学生了解人才及其作用,以及人才成长的轨迹,帮助学生坚定成才的信念,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动力。另外,学校还开展中国武术、太极拳、秧歌、腰鼓、滚铁环等 民间传统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全校体育传统活动。
学校精心设计经典的文化活动,大力彰显鲜明的学校精神,集中营造浓烈的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培养学生的认同心理,激发学生的模仿心理,帮助学生内化“校园精神”,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学生的良好行为,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精神。
此 外,学校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要求,开展集通俗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社团活动,目前已组建了学生合唱团、器乐 队、舞蹈队、运动队,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文学社团等17个社团。每年学校还举办全校性的艺术活动月、科技活动月和各类体育比赛,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 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从而达到提升校园文化水准,再现校园文化精神的目的。
 
四、以环境文化承载学校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最突出、最根本的功能是育人。要使校园很好地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必须对校园环境进行文化建设,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变成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基本做法是:根据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的育人功能,创设育人的氛围。比如:
教 学区的文化主题是“做人、成才”。学校精选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等名言警句,告诉学生怎样做 人?如何成才?同时,建设了院士路、未名路、80天环路等“景点”,帮助学生感受做人的真谛,领略人才的魅力,树立远大的志向。总之,力求使校园的一草一 木都沾染上灵性的墨香,描绘出一幅充满“精、气、神、韵”的美丽画卷。
运动区的文化主题是“团结、奋进”。师生们每天在这里都在践行着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事业基于高深的学问,坚强的意志在于强健的体魄”的教诲。
生活区则把“修身、报恩”作为主题,并用“静远”为公寓命名。在公寓的入口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和工作”的教导,告诉学生学会休息的意义和价值。
走进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震撼心灵的首先是毛泽东主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豪迈诗句,以及学校“培养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宏伟愿景。这是学校向社会和家长做出的庄严承诺,是莘莘学子向祖国和人民立下的铮铮誓言!
五、以“四大举措”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是统一思想,增强推进工作的力度。搞 好校园文化建设,统一思想是前提。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把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统 一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激发师生的教育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提高学校育人品位,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唤醒师生的主人翁危机 感。
二是借助专家,挖掘校园文化的深度。在 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校师生的智慧以外,向专家“借”智慧,是一条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可靠途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学校文化 建设,倾注了老教育专家、老领导马识途、韩帮彦,教育专家姚文忠、刘裕权、刘一,著名作家刘沙河、林文询,著名书法家舒炯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师生的 心血。
三是整体规划,把握工作过程的进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需要在整体上做出系统的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本身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分布实施,需要整体规划;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由于具有较强的外显性和艺术性,更需要整体规划。
四是确定衡量学校文化建设成效的尺度。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形成学校文化,是否达到了形成的目的,就看学校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这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价值和成效的重要尺度。今天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万千莘莘学子,正用其独特的方式,浸润出学生“大气、骨气、争气”的人生境界。
六、以“和谐生态”升华学校文化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已意识到必须让生态平衡以达到万物之和谐,在此启示下,于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就有了营造“和谐生态学校”这个富有哲理的追求。
所 谓“和谐生态学校”,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团队来讲,应该有理想,有抱负,积极向上;应该有包容、谦让、团结、严谨治学、奋力拼搏;应追求 真、善、美,勇于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从教育教学来讲,应按学生发展规律,社会需求考虑方式方法去施教;从管理来讲,它是创建学校文化所追求的高境 界,是学校文化通过学校教育的诸多因素及其教育实践、成果而长期积淀形成的纯净的、积极向上的、具有科学发展功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是一所学校科学发展、 长盛不衰、铸造辉煌的生命之源……综上所述,一所学校只有按社会需求,时代要求,科学健康发展,形成特色发展,才能称之为和谐生态学校。
概括地说:学校文化是学校育人理念作用于实践后形成的润物细无声的学校精神;“和谐生态学校”则是学校文化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作用于“人”的过程后形成的特色和效果。
由此看来,它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课程改革新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学校教育更为恢弘的硕果和对伟大时代背景下党的教育事业的新贡献,也是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除了通过大量的文体、科技、才艺、社团活动,校园文学活动开展之外,就是十分重视政治学习、教育科学探究、人文情怀熏陶和建立展示师生风采、体现师生精神和生活、工作、学习成果价值的平台。
学 校德育工作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系统和机制。以初中为例,初一进一步深化礼仪、文明规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确立理想的教育;初二举办“少 年军校”,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教育;初三办好“团校”,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对共青团的认识,为步入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校组建了各种学生社团、团校、党校、家长学校培训班、心理宣泄咨询室、开设了各种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小学部有陶艺课、形体课、才艺课,中学部有太极拳、科技小发明、电脑信息技术摄像创意制作、文学经典阅读与写作等,还组织师生外出参观、感悟、学习,开阔视野和胸襟……
学校成立了新荷文学社,创办了《新荷》文学刊物、《校报》、《学科报》、《心理咨询校报》等,编写了《优秀生活作文开放大课堂》等校本教材,让师生们有表达心声、宣泄情感、展示才华的平台和场所。
(一)生态德育与生态教学
生 态德育——就是在德育过程中,顺应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教师们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健康的心态,科学的方法,真诚而纯净的心灵,通过言传身 教,耳濡目染,循循善诱;通过学校人文景观散发出的育人气息,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谐一致,犹如春风、春雨一般去“滋润”学生情感的心田,达到育人的的目 的和效果。
构建“生态德育”,并非只要“和风细雨”,那些遵循教育规律,遵循科学方法的必要的“挫折教育”、“勇敢教育”等,也是“生态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 态教学——就是教师艺术地启发学生的求知、认知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知、认知的方法论(而不仅是“方法”),形成学生自己内化的、能够经受各种学习困难考验 的、和谐向上的“生态学习”的内涵外化能力。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求知、认知心理过程和谐一致,就好比大自然万物生长的和谐一致一样。这样的与学生身 心、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一同发展的教学,才有生命力,才是当今社会的需求。
(二)用生命奏响师魂的交响曲
“让学生一生幸福!”余森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努力追求教育生涯的最高境界。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充分利用“百年七中”的教育积淀和现代学校的一流设施,确立了“幸福教育”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成功人生的起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他们享受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教师是真诚的。他们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不同层次得到发展”为宗旨,认真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从最差的学生抓起。
成都七中实验的教师是睿智的。他们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更注重营造和保护教育生态,不会盲目去追求升学率而破坏教育生态。
成都七中实验的教师是谦和的,他们善于培养师生情。师生都是主体,而情是维系两者的一根红线。它模糊了传统的师生概念,鲜活了素质教育的灵魂,简单而又质朴,生动而又亲切。
(三)走在前列的新课程改革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这所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科教兴国背景下,传承百年名校成都七中文化血脉的、具有现代办学理念的学校,对当前进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具有深刻的理解。
在 余森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站在学校科学发展的高度,善于捕捉时代前沿信息,率先认识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早在2010年3月就开始酝 酿了本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划蓝本,并及时改建用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设施。同年7月,成立了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组织领导机构。
由 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勇气,所以学校决定在一边搞好校本培训、搞好实践探索的情况下,一边到浙 江、上海“取经”。回来后,结合本校校情,对本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中课改要拓宽学生、社会科学视野,要从课程设置入手,要留更多时间、 空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结合本校实际,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课题探究性学习”,其内容十分丰富。
学 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勤于思考,善于发问,发展自我,体验成功,为学生终身学 习、终身发展奠定坚实而牢固的基础。学校不仅在高中推进新课程改革,同时在小学、初中也主动引进了新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进行实践,现已初显成效。
(四)与时俱进,多元办学与开放式办学的育人模式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却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下,站在国际教育的大视野背景下,与时俱进,将班级教学制与多元办学、开放式办学融为一体,让学生见多识广、视野开阔、全面发展。
学校站在信息技术的高地,举办了“数码教学班”和“成都七中实验树人网校”。
“数码教学班”初中一年级学生在接受了现代高新数码技术教育之后,制作了很多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脑技术作品,有的在成都市有关比赛时还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成都七中实验网校”选拔了一批教学精英人才,利用现代远程信息技术,进行视频教学,让本校和外地的大批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目前,该校网校已有3万多名学生,本校也有一大批学生接受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
(五)打造交流平台:博客互动,民主平等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早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的学校之一。
班级博客,增加与学生心灵沟通。在这里,学生们自主管理,人人平等,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
教师博客已经成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的交流平台。
博客很好地促进了教师发展,在这里,一批平常非常普通的教师被他人发现、认可、欣赏,从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
(六)为教育事业,尽社会教育责任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不仅自身科学发展、高品位发展,而且还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与新农村建设融合在一起,对社会发展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
2007年,学校与汶川县草坡乡签订了共同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议,用优质教育资源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让山里孩子得到优质教育,使当地农民的精神文明水平得到提高。
学 校指导草坡乡试种各种蔬菜,成功了25种,解决了当地蔬品种单一有时卖不出去的问题;帮助草坡乡开展科学养兔帮扶活动;为草坡乡争取了20万元钱修建乡村 公路;与草坡乡中心小学开展了以“同一蓝天下,手拉手共成长”为主题的活动,赠送了大量物品和图书,建立了图书馆,签订了帮扶协议。
学校还先后帮扶了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实验中学、成都市郫县友爱子云学校;后来又成立了成都七中实验教育集团,成了成都市温江区的教育龙头学校,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
(七)以求真务实态度全面推进学校工作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于2011年11月提出“求真务实:抓服务,讲实效,促发展”的新时期工作要求,标志着学校将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植入了求真务实的深厚土壤之中,为今后的稳步推进和发展扎稳了根基。
“抓服务”——就是要全体教职员工都必须转变观念,要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讲究实际的工作效果,无论是后勤工作人员、部门工作人员、还是任课教师、生活老师大多具有这种“实效意识”。
“讲实效”——就是要有目的、有结果、有收获。有劳而小有收获,少有收获,甚至没有收获,这失去了劳动的意义。所以,无论“前勤”,还是“后勤”;该校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摒弃无效劳动,要作事半功倍的事情,不要做事倍功半的事情。
“促发展”——一是促进学校的发展,二是促进教职员工的发展,三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让“构建学校文化特色,营造和谐生态学校”的工作更具特色,让特色更有亮点,让亮点更加灿烂,最终形成一种文化,实现“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的办学追求和目标。
既 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在探索、创新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创新。只有像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这样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和营造和谐 生态学校,学校发展才会有根基,才会有实效,才会有成果;才会形成常态,形成特色、形成亮色,形成成果,形成学校文化。
 
学生心声: “感谢命运,让我有这样一段幸福的际遇,就读七中实验。感谢我的高中,她如此美好,她培养了我美好的生活、学习品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学习创新的方法,以至于值得我用一辈子去回忆。”
——高中2010级学生罗正位(现就读东南大学)
专家点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一所科学发展,高品位、高质量、有特色的和谐生态学校……这所学校所取得的成绩,所表现的亮点在全国都是很少见,很卓越的!”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道德教育工作室校长论坛主任张泽
校长感言:“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一生幸福。学生的幸福就是老师的幸福,更是校长的幸福,我愿意做一个最幸福的校长。”
——余森
余森简介:成都七中原副校长,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中 国管理科学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先进个人,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文学校园模范校长;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成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十 大杰出人物,影响西部教育的十大人物之一……
办学目标:建设成为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高品质、示范性民办学校。 价值追求:创造最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 培养目标: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育人体系:“五自立人”生长教育。 德育模式:“五成”生长德育。 教师发展:基于教育现场的校本研修策略。
冠城教育二维码
学校VR全景二维码
学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