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幸福感 提升学生领导力

七中实验--------七中的一切尽在其中······

成都七中领办的唯一一所民办学校
 
关注学生幸福感  提升学生领导力
七中实验 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教育 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我愿意做一个做幸福的校长。”作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校长,余森认为他是幸福的,看到一批批的学子在阳 光下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他是幸福的;看着学生像模像样的组织出一台台大型晚会,他是幸福的;看着光荣榜上学生灿烂的笑脸,他是幸福的;看着学生毕业之 后,写给他的那一封封信件,他是幸福的。余森表示,教育要立足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在学校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领导力,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培 养的是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成立于2003年,短短的8年时间,从当初学生不到600人的规模迅速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中小学100多个教学班、近5000名学子的全国 知名民办学校。几年来,七中实验学校秉承成都七中“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思想,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孩子一 生的幸福”的理念,不仅在教学实践中硕果累累,更显示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根植百年七中,原质传承七中传统
    “对学校来说,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余森认为,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高尚 品德、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国际竞争实力。而在七中实验办学伊始,就提出了再创一所“成都七中”,将七中实验办成一所“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一流学 校。
    七中实 验是成都七中领办的唯一一所民办学校,办好七中实验是成都七中的理想与追求。七中实验学校由成都七中独家管理,并与成都七中实行资源共享、师资共建、管理 对接、学生同发展。是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12年多学段民办公助学校。为使成都七中的教育思想、管理模式能够在七中实验得到发展和创新,成都七中对 七中实验的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七中各业务处室、各学科优秀教师全过程、全方位介入七中实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
    七中实 验学校秉承成都七中“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构建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亲近、高效 的德育工作模式,始终把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放在首位;构建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选修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相结合的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和满足学生终 身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通过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的多种课程,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竞争的实力和生命的活力”,打造出七中实验学子的 “大气、骨气和争气”的人文精神,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四川省 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四川教育学院姚文忠教授长期关注着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发展。姚文忠分析,七中实验建校以来,一直以七中干部领导管理教育教学活 动;七中的教师直接编入主事序列;七中退休教师,大批在此任职,两校活动尽力协调安排,使之能尽数交叉参与,这种对教育高度负责的态度,使七中实验真正体 现出“七中的一切尽在其中”的要旨能够得到落实。
    “七中实验的生源与成都七中有别,但七中实验的机制比成都七中更灵活。二者结合使七中实验呈现出一定特点,硬件更加优越,教师来源更广,教师调剂方便。”姚文忠教授这样说道。
    百年名校成都七中的积淀使七中实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灵活的机制又让七中实验有着成都七中没有过的优势。
    “国际公认的中国十佳民办学校”、“中国西部名校”、“首届百佳特色学校”、“民办教育百强学校”、“中国西部十大品牌学校”、 “社会满意明星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实验学校”、 “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金奖”、 “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 这些荣誉足以证明这所有着纯正名校血统的新生力量所萌发出的勃勃生机。
 
    创新发展,再铸时代新辉煌
 
    理念一流,文化优良
    “刚来美国的时候,我居然在甲流肆虐的时候发烧了,要自己看医生、自己买药,自己倒水。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念母校的医务室和和蔼的生活老 师,在美国,没有人会提醒我半夜两点起来吃药,没有人提醒我该去打疫苗了,没有人提醒我天冷了要多穿点衣服。曾经一段时间想逃离的地方,却是我离开之后最 留恋的地方。”这是2009届毕业生马雪洋写给余森校长的信,那时,他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的大学。他说,他到了美国才体会出作为七中实验的学生是 多么的幸福,也正是在七中实验培养出来的较高的学习、生活、创新的品质,使得他能够对美国的学习生活应对自如。
    走进七 中实验,清新宜人的气息扑面而来。清爽的发型,自信的面孔,得体的举止,挺直的脊梁,这里的学生如同一棵棵向上伸展的小白杨,满身的朝气,充满了向上的力 量。女生,齐耳短发或扎起的马尾,男生,前不过眉,后不过耳,统一的校服,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任何的装饰物,因为,青春朝气就是他们最好的饰品。
    “我们 的学生应该站在巅峰看世界。”余森说,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要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动力。要注重一个“博”字,博览群书、兼收并 蓄,而不是读死书的书呆子。他表示,七中实验在传承成都七中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精神——“三气”境界:即全体师生都要“大气”(胸襟 开阔、视野广博)、“骨气”(正义、正派、正气)、“争气”(自信心、进取心、争中华民族之气),提出追求“三力”的教育内涵,即生命的活力(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学习的能力(发现、探索、研讨、实践的习惯),成功的实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 和谐生态的校园”是七中实验今年建设校园文化的主题,是七中实验在多年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的又一次升华,余森认为,构建和谐生态校园,要着力于“精、 气、神、韵”这四个方面,把“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习的能力,成功的实力,生命的活力”作为 教育的内涵;把“大气、骨气、争气”作为育人的境界;把“志、勇、严、群”作为学校的校训;把“乐学慎思,励志笃行”作为学风。
 
    硬件一流,环境优美
    柳树依依,绿茵葱葱,银色与红色相间的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大气而灵性,假如你经过温江区光华大道三段,你就会不自觉地被它所散发出的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所吸引,而电子科技大学原宣传部长王振兴就是其中的一位。
    停车驻足,走过高大雄伟的校门,左面一柱指天,暗含探究育人和天理自然的理念,校门横梁呈弧形状,左连其柱,右接扎根于大地的标志性建筑。
    跨进校 门,在飘荡的柳丝下沿着碧波荡漾的“墨池”缓缓前行,神秘的80天环路、院士路、高大的教学大楼、办公大楼、科技图书馆、现代信息网络大楼、科学实验大 楼、艺术教育大楼等,连成一体;兼具开放、谨严的小学教育园区,高大美观隐现整洁的学生公寓,在簇簇翠竹和竞相生长的铺满绒绒的、浅浅的、绿茵茵的草坪、 腊梅、玉兰、蔷薇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美丽。学生文明礼仪执勤岗、展示校园未来之星风采的未名路、布局合理便于中小学生生活就餐的膳食大楼,无不让王振兴教 授发出赞叹。
    走进教室,看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看到老师们智能化的办公条件,这位老教师震撼不已。
    看完整 个学校,王振兴又回到了校门口,在正对学校大门,他看到了两幅巨大的横幅,一侧是:“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一侧是:“自信人生二百 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具有国际眼光的现代办学理念、文化品质和胸襟就在这两幅巨大的横幅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王振兴说。
 
    师资一流,团队优秀
    成都七 中不仅向七中实验输送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还向七中实验输送强大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师资。学校由成都七中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余森担任校长;由原成 都七中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龚廉光、原成都七中国际部主任韩力担任学监;原某省级重点中学校长尹强担任副校长;原和平街小学 校长、书记马美蓉担任小学部校长。
    在教学质量管理上,成都七中本部派出主要学科的骨干老师到七中实验学校执教把关;成都七中的各业务处室、各学科优秀教师全方位、全程介入七中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两校在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强大的 领导队伍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吸引了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到校应聘。经层层选拔,学校精选出一批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教师,与成都七中派出的 教师组成了一支“由七中名师领衔、以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团队。在七中实验构建“一流的百年名校成都七中教师团队”,用百年 名校成都七中的标准选拔人,用成都七中的模式管理人,用成都七中的理念培养人,是这所学校的坚定信念。
    2008 年,杨盛从七中实验毕业,考上了清华大学,在他的数学老师刘家云看来,他的经历,可以说是学校“分层教学”成功实施的典型案例。“分层教学”是该校很重要 的一个教学理念与模式,每个班级,老师都会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当时,杨盛的数学成绩非常好,我在课堂上讲的知识难度符合数学成 绩在中等偏上的同学学习。这些,他通过自学都已经学会了。”于是,刘家云便允许杨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听数学课,鼓励他自学,同时,老师布置的作业 允许他选择性地做,“有些简单的他是可以不做的,但是有些我认为他需要练习的地方,他还是要做的。”于是,在杨盛的高中生涯中,刘家云一直对杨盛实行这样 的教学方式。
    “老 师们不仅仅这样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成绩稍弱的学生也有单独补习的机会。”刘家云告诉记者,每周一到周五,会有两个晚上是答疑的时间,老师们会针对学生的层 次,每个老师负责几名学生,给他们“开小灶”。老师们会在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他们比较薄弱的部分,针对这个部分进行强化训练。“我记得我们班上有一 个同学,平常数学只能考90多分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之后,高考数学考了135分。”
    从 峨眉来到成都上学,初一(15)班的高源刚到学校的时候,非常不适应,“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刚到学校,一个人都不认识,当时感到很恐慌,我讨厌这个地 方。”新的环境,新的学校,新的同学,这里一切对高源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却不知道该跟谁诉说。该开学一周,语文老师布置了作文,让学生写出到学校的感受。 在这篇作文中,高源把自己的恐慌和无助写了出来。几天之后,在发下来的作文本上,红红的批语写满了一张A4纸,“教我应该怎么去适应这个新环境,还用自己 的例子告诉我要笑对生活。”让高原没想到的是,之后,不断有老师找她谈心,帮助她适应学校的生活,班主任、教务主任、甚至余森校长。高源数了一下,整整 12位老师。“我觉得一个好的学校,一位好的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到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成长。”
 
   质量一流,学子优质
    2007 年,该校的黄歆勇夺温江区高考文科第一名;2008年,魏环宇取得670分高分,面试成绩在全国西南片区名列前列,被世界排名十九、亚洲排名前茅的高等学 府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高三(5)班杨盛以701分勇摘温江区第一名,成绩名列全省前茅。众多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同济、上海交大、南京大 学、电子科大等名牌高校。
    2006到2010五年间,始终保持高考一本上线率35%以上;二本上线率75以上%;三本上线率82%以上,100%二专上线。其中理科实验班重点上线率高达71%,二本上线率99%,中考省重点中学比例近50%。众多初中毕业学子因品学兼优保送到成都七中本部就读。
    办 学8年来,美国、日本、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台湾、北京、大连、湖南、福建等国内外众多教育考察团到学校参观考察。学校参加各种竞赛,获得 国家级奖项近20个,省级奖项数百个,市级奖项千余个,在成都市组织的历次调研考试中,高中、初中、小学各科成绩均处于成都市领先地位。
    据了解,该校历届学生毕业后到各高校深造,与其他学生相比,除了成绩优秀之外,在综合素质上也都是出类拔萃的,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起该校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了。
    在七中实验,中秋国庆晚会、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艺术活动月等一系列的活动,从策划、选拔、筹备,到最后的成型,全部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的。而学校的卫 生维护、秩序维持、文明监督等等日常工作,也都是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像这样的活动,对我们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都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 高。”该校高二(1)班的周游这样说道,而2010年的中秋国庆晚会就是由她和几个同伴一起组织的。
    2010 年下学期刚开学,周游和她的同伴们就接到了学校的通知,学校将于9月底举办中秋国庆晚会,要求她们负责组织。“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好的节目。”于 是,周游组织同学开始到各个班级进行巡讲,“单单初一和高一就有24个班,我们4个人负责,每人负责6个班。”终于,巡讲完了,各个班级的节目也报上来 了,接下来的节目选拔和节目排练可是让她们吃了不少苦头。“服装、道具,那么多的东西都要弄到位。然后还要面对5—6次的彩排。”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 晚会终于圆满结束,《古韵青青》、《康定溜溜》等节目在观众中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校长余森介绍说,学校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不同的学生成长阶段的每一个生活、学习、社会实践、科技、文体、校园文学活动之中。从小学生就开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自己融入到团队并引领团队。
 
   不懈追求,再造一所成都七中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马雪洋是 学校2003年创办时的首届初中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本校高中,2009年高中毕业后顺利通过考试到美国上大学。“我无法忘记母校对我的帮助,不,应该 说七中实验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马雪洋在给母校七中实验的信中写道,每次上数学课的时候,就会想到黄老师,因为他是自己看到的第一个可以用英文讲 数学的中国人。
    另一名 优秀毕业生王轶凡谈起母校时,内心满是感恩与感动:“就读七中实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如何做人。”王轶凡是2006年7月从七中实验毕业考到电 子科技大学的,如今他已经被保送为全国顶尖实验室的硕士。“我们第一届高中只有3个班,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几乎天天来寝室看 好几次,缺什么,需要什么,都能得到及时帮助。”王轶凡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004年进入七中实验学校高中学习,后考入同济大学的张星玥感表示,最激励自己的,还是七中实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大气,骨气,争气”,每一条都那么有境界。
    “感激的时候,唯有双手合十:感谢命运,让我有这样一段幸福的际遇,就读七中实验。感谢我的高中,她如此美好,以至于值得我用一辈子去回忆。”2008年理科冠军、现就读清华大学的杨盛这样说道。
    8年过 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从这里走出去,走向美好的未来,又一批批新鲜的面孔走进这里,开始他们人生中一个新的阶段。来来往往,唯一不变的是这座根植于百年 名校的年轻力量,他包容,包容各类学生,并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最好;他细腻,他关注到学生的内心,教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他大 气,只有这样的气质,才能培育出一个个有理想,有着美好前途的热血青年。
    看,他已经告诉我们,再造一所成都七中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2011年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初中一年级:16—18个班。其是4个实验班,14个平行班,平行班中设6个数码班。
高中一年级:6个班。其中1个理科火箭班,2个理科实验班,1个国际班。
小学一年级:6个班
 
二、奖学金设置:
高中:特等奖:60000元、一等奖:42000元、二等奖:24000元。
初中:特等奖:60000元、一等奖:42000元、二等奖:24000元、三等奖:12000元。
三、其他:
报名时间:2011年3月21日开始,上午8:30—12:00,下午:2:30—5:00;周末和节假日照常报名。为避免报名人多拥挤,欢迎家长和学生尽量选择先到网(http://118.114.242.143:8081/x_login.aspx)上录入学生信息,再到学校确认完成报名手续。
学校地址: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大道三段281号。
学校网址:
乘车路线:乘319路或309路公交车(凤凰站下)均可直达我校。
咨询电话:中学部:028-82607666     82607055(传真)
          小学部:028--82607535     82607219     82607755 (传真) 
                       (摘自《华西都市报》
办学目标:建设成为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高品质、示范性民办学校。 价值追求:创造最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 培养目标: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育人体系:“五自立人”生长教育。 德育模式:“五成”生长德育。 教师发展:基于教育现场的校本研修策略。
冠城教育二维码
学校VR全景二维码
学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