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发展规划

成 都七中实验学校建校六年来,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努力开拓,稳步前进,在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同时,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加强教学规范管理,依托成都七中,两校在办学理念、资源、计划等方面实现一体化,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 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加速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丰富学校发展内涵,本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点落实、形成特色”的指导思想,特制定本 规划。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民办教育促进法》为依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各学校形成特色,利用品牌优势,在省市基础教育中有示范性。成为区域教育办学行业的一面旗帜和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争创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一流民办校
评价一所学校不仅要考虑其取得的教育成果,还要考虑其教育行为方式,以及其办学指导思想。一流学校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先进性:纵向比较,有突出的进步——创新与发展,横向比较,要相对领先——创亮点与广泛性。
特色性:校风、教风、学风、特长、特点。
完整性:在教育质量、人员素质、学校管理、办学条件等体现出先进性和特色性。
它以下述三方面的发展特征为标志:
1、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学校设备、设施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
    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现代化。
    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即课程、教材、教法、学法、手段的现代化。
    教育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的现代化。
2、高质量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培育学生学习的能力,成功的实力,生命的活力,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达到大气、骨气、争气的人生境界。
    教师水平的持续发展
教师要“有爱心、有激情、有思想、有智慧、有品位”,集事业型、人文型和研究型于一体的教师行家。
    学校管理的效益提高
学校管理者要成为具有远大教育理想和先进办学理念,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开拓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教育专家。
    科研兴校
联系实际,确立课题,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实践中练兵。
3、鲜明的特色
    主题思想:“以学生为本,重在发展”,“以师为本,重在激励”,“争创一流”。
    教育方式:“科研实践—改革—效益—质量”;“先进思想+先进模式+先进手段”;“课程+课堂教学+德育实效性。”
    环境氛围:自然——洁净优美
             人文——人格品位
             氛围——和谐进取
(一)德育建设
1、坚持以德立校。把 加强未来公民的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基础性品德作为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爱科学的美好情感,塑造学生诚心、尊重、正直、友爱、 合作、守法、勤俭、有责任心等优良的品德,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的学子,作为学生成才的必修课,使其成为大 气、骨气、争气的孩子。
2、坚持德育创新。遵 循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积极实践“启发自我教育,引导自我管理”的德育新思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坚持让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紧紧抓住“一日生活常规”训练和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坚持正面引导,积极评价。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班集体的积极作用,通过学习自主、 班级资质、活动自创、社团自足、生活自理、行为自律等综合实践活动,形成主动发展、健康向上的新风尚,各学段形成教育活动系列,完善德育运转机制。
3、建设人文校园。努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丰富校园文化。不断开发与整合教育资源。注重德育的全息性、整体性和渗透性。要充分利用学生全寄宿制的优势,把道德教育渗入课程教学,融入实践活动,注进生活管理,形成处处有美德熏陶,时时有美德感召,人人做美德表率的良好氛围。
4、努力建设一支身为学生楷模,洞悉学生心理,富有教育艺术,具备人格魅力的班主任队伍。全面提升教职员工的道德修养,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家校通”的作用,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创建德育基地,形成整合优化的新格局。
5、德育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德育与心育相互兼容与影响的规律,有效地进行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6、德育必须以科研为指导。密切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紧紧围绕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抓住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方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研究活动。不断用科研成果指导德育实践,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二)教学改革
1、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 面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正确掌握课程标准,密切关注课改动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系统的“自主发展性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使学生在知识与能 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相应发展阶段的目标,使学生成为基础厚实、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习惯良好、勇于创新的具有综合学力的学习 者,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积 极创造条件开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把课堂教学创新、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教学特色的突破口。构建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选修课与实践活动课 相结合的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需要”的课程结构体系。在语文、英语、科技、艺体、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学科整合等方面进行大胆的研究 与实践,探索规律,构建优质课程,追求优质效益。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习潜能,开拓学生视野。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结构特点,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传递信息、导学育人的功能。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程资源,优化整合,充实学习内容,丰富知识积累,促进迁移运用,使学科教育走向生活,融入社会,回归自然。
4、端正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承 继成都七中“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思想,其核心就是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以提高全 民族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得到全方面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扶优补差”的方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 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个体才能上,都有施展个人才能的空间,努力创设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多样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选择的可 能,促使学生形成适宜个人特点的最佳发展方向,为学生人人成才打下较好的基础。教师应实现角色转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引导 和参与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索的 学习方式。要超越课堂,沟通学科,有目的地安排综合性学习,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踏实严谨的优良学风。
5、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环境和工具。
6、积极实施教学评价的改革。教学评价要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体现导向性、激励性和综合性。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突出自主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7、教学科研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坚持“科研兴校”,联系实际,确立课题,积极实践,善于总结。教学科研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行之有效,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三)教师培养
1、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工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使全体教师恪守服务理念,丰富专业伦理,积累丰厚知识,掌握教育规律,具有人格魅力,享有专业自主,形成坚强而充满活力的教师团体。
2、坚持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则,为教师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专家组的指导作用和名师的示范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新名师。拓展校本培训的渠道,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水平。
3、努力营造“以读书为快乐,以研究为志趣,以合作为美德,以创新为价值”的教师专业化的良好氛围。弘扬教师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及共识、共创、共享、共荣的团队精神,鼓励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合作探究,勇于创新。
4、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改革、创新的热情。
(四)领导与管理
1、坚持以人为本,牢固确立管理育人的思想,以仁治校。努力实现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统一,提高管理艺术。激发同仁的活力,凝聚全员的智慧,共同营造和谐的学校发展的生态环境,使教师创造而幸福地教,学生自主而快乐地学,员工勤奋而愉悦地做。
2、进一步优化学校组织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目标一致、分工协作、层级有序、责权分明、务实高效的学校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利用和配置教育资源。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整体推进;德育、教导、科研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益。
3、尊重教师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鼓励教师员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发挥党政工团的积极作用,创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4、牢固确立后勤为教学服务的观念,不断完善后勤服务中心的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切实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5、发挥体制优势,激活用人机制。完善教师聘用制度,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创造活力。完善干部任用方法,建立一支团结、务实、创新、进取的学校管理干部队伍。
6、巩固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避免学校不安全事件发生。
(五)规模与体制
1、坚持“先做精,后做强,再做大”的办学思路。逐步调整现有规模,在实现小学部和中学部91个班的规模上,逐步稳妥的扩大办学规模,重点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
2、根据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完善学校办学体制。
二、关于组织与实施
学校各部门各处室要认真领会本《纲要》精神,结合目前实际,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讨论,创造性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引导教师按本《纲要》的精神创造性地工作,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后勤保障机制完善;
2、改善食堂的管理,提高伙食质量;
3、完成体育馆的修建;
4、改善学生休息环境;
5、调整园林绿化。
办学目标:建设成为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高品质、示范性民办学校。 价值追求:创造最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 培养目标: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 育人体系:“五自立人”生长教育。 德育模式:“五成”生长德育。 教师发展:基于教育现场的校本研修策略。
冠城教育二维码
学校VR全景二维码
学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